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明確提出要著力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成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到2025年,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要達到較高水平。
筆者認為,長三角作為開放高地,世界級產業集群正在崛起。要在全球範圍內組織配置資源,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引領我國參與全球合作競爭,爭取更寬廣發展空間,實現長三角一體化,其中,交通與物流是關鍵。
在第五章“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部分,《綱要》明確了“優化提升、適度超前”的原則,同時部署了滬舟甬等跨海通道、南通新機場、積極審慎開展滬杭等磁懸浮項目等交通方面的多個“大動作”。
我們看到,至2025年,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省際公路通達能力進一步提升,世界級機場群體系基本形成,港口群聯動協作成效顯著。
據悉,目前長三角共有民航機場21座,機場密度名列全國之首,2018年客運量達2.48萬人,佔全國民航客運量的20%。不久的未來,將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構建分工明確、功能齊全、聯通順暢的機場體系,提高區域航空國際競爭力。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在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成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外,根據《綱要》,長三角還會優化提升杭州、南京、合肥的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增強寧波、溫州等區域航空服務能力,支持蘇南碩放機場建設區域性樞紐機場。
根據《綱要》,長三角將水路網探索航道統一規劃、船舶統一設計、建設統一標準、服務管理統一模式;航空網將發展通用機場網絡,未來設區市或將擁有一個以上的運輸機場或一類通用機場,大部分縣(市)或將擁有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將“熱起來”“飛起來”,長三角將形成航空樞紐地位。《綱要》中提到,加快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淮安航空貨運樞紐建設,規劃建設嘉興航空聯運中心。這意味著,除了對長三角機場群的客運功能進行了協調規劃,對貨運物流產業的相關分工也進一步明晰。可以看到,未來長三角將被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水路運輸、通用航空互聯互通的交通四張網所覆蓋。
僅從中國的快遞業務量來看,目前超過四成的國內、國際快遞量集中在長三角區域,航空快遞的年增長率更是高達44%,為此,嘉興一直希望以“航空多式聯運樞紐+超級復合經濟體”為重點,力爭打造建設成全球航空超級聯運中心。《綱要》中也指出,要建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構建覆蓋率和便捷度全球領先的新零售網絡;積極對接全球電子商務新模式新規則新標準,聯合加強數字化貿易平台建設,加強跨境電商國際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