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快遞企業很焦慮。
11月底唯品會拋棄自 營品駿快遞,轉身與順豐戰略合作,將唯品會包裹配送託付給順豐,該事傳達出兩層意思,一是頭部快遞企業順豐正在求變,以往多次被“限流”的電商件正在被其 用來“增流”;二是腰尾部中小型快遞正經歷“生死劫”,即使背靠唯品會,品駿快遞也忍不住要在2019年跟快遞行業說“再見”。
而在此前,在雙11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郵政局發佈公告,全峰、快捷被註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從此告別快遞行業,讓人扼腕嘆息。此外,在阿里今年入股 申通後,桐廬系快遞基本被招安,只剩韻達在左右搖擺,待價而沽,種種跡象表明快遞洗牌正在加速,檯面上的玩家已不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左右格局的正是讓快遞業大興的零售(電商)業,2019年,蘇寧物流整合天天快遞進入第三年,一年投產20多個新轉運中心,打造電商物流+全 網快遞的戰略意圖明顯。跟蘇寧一樣,阿里今年入股申通增持菜鳥股份,京東物流鼓勵員工對外攬件進軍個人件,拼多多上線電子面單系統等都意味著電商企業正在 物流賽道上提速。
顯而易見,電商快遞正在形成一個“1+3+X”的新格局,其中“1+3”是指快遞起家的順豐和電商孵化的菜鳥、蘇寧物流、京東物流,而X因素則指拼多多和以外賣起家的即時配玩家們,尤其是拼多多會如何入局物流,將為未來格局增加變數。
碰貨為王,物流下半場為何是”1+3+X“玩家齊上桌?
有趣的是,在物流下半場玩家1+3+X中,除去在不斷“觸電”的順豐外,其它都是零售企業,而蘇寧、京東、阿里等企業在褪去零售外衣之後,終於露出了它們“物流巨頭”的真面目。
正 所謂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物流業作為零售業觸手可及的萬億規模大市場,後者肯定不願將其拱手送給純物流企業(力所不及除外),因此蘇寧和京東很早就開始 自建物流體系,阿里也迎頭趕上,如今拼多多更是拚命追趕,不管快遞公司願不願意,電商快遞“1+3+X”新格局就這樣“被形成”了,原因有三:
1、誰有客戶,誰就有主動權。
隱山資本合夥人董中浪認為,在整個物流行業裡最重要的是碰貨為先。響鈴深以為然,畢竟只有“碰貨”企業才能掌握一手客戶資源,並決定著後續資源的分發路徑, 比如用戶上蘇寧購物後,有物流服務需求,這個物流服務到底由誰提供就由蘇寧決定,其它零售平台也一樣,即誰有客戶,誰就有主動權。
因 此順豐在拿下唯品會時,需要大出血,和韻達等進行PK,因為客戶是唯品會的,選擇和誰合作的主動權在唯品會手中;阿里招安“四通”,也為淘寶平台產生的海 量訂單而來;京東物流經歷多年虧損依然還沒死,那是因為京東有源源不斷的客源輸血;而拼多多染指物流的底氣,也源於其不斷增多的訂單量;蘇寧物流能建成全 國最大的自建物流平台,則是蘇寧線上線下完備的生態優勢(依然是客戶)決定的,其不僅背靠蘇寧易購線上商城,線下還有蘇寧易購廣場、蘇寧廣場,全資收購的 萬達百貨、6000+蘇寧小店和家樂福中國以及和大潤發聯營的3C家電專區等,這些都可以持續為蘇寧物流造血。由此可見,物流的主動權(客戶)掌握在零售 企業手中,其成為“物流巨頭”是早晚的事。
2、防禦反擊,電商“自控”物流成戰略核武
隨 著電商在各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以及渠道持續下沉,電商件爆發讓通達系等頭部和類似模式的腰尾部物流企業都吃到了發展紅利,但接下來隨著電商基礎完善、線上 購物通道大增,人們線上購物需求已從買得到、買得便宜進化到買得好,到得快,拿得舒服,物流服務將成為電商企業攻防一體的戰略武器。電商和物流的協同作用 被提升到新高度,電商企業自然更希望“自控”物流,因為自控才能更好地協作自如,在戰略戰術戰役上更好地統一,成為攻防一體的利器。
比 如阿里2019年斥資入股申通,一是為了與自身商業形成協同,提升物流服務和效率,二是對拼多多進行防禦性攻擊,鞏固自身優勢,因為拼多多想打造物流基礎 無非通過自建或聯盟,自建不僅耗錢而且時間不允許,而聯盟的話,目前六大上市快遞公司,百世和三通已經被阿里拿下,剩下順豐主打時效件,韻達還在觀望,若 阿里再拿下韻達,拼多多在物流賽道將陷入“無大快遞盟友可選”之境,未來發展容易受掣肘。
相對拼多多來說,蘇寧和京東等擁有自營物流企業則安心得多,可攻可守。以蘇寧物流為例,一是倉儲資源,超過1000萬平方,自有物業佔比頗高,二是末端網絡,末端 物流節點超過60000個,覆蓋全國98%以上區縣,這不僅能滿足自身業務配送的基礎需求,也能開放賦能為企業創收,還可以成為零售利器,比如支持實行諸 如“閃電鄉鎮”計畫——為全國超30000鄉鎮提供“24小時送裝”等服務,為零售業務賦能。
可見基於戰略上的防禦反擊,物流也是零售企業不得不拿下的一塊高地。
3、物流企業只是工具,零售企業才是生態
除 卻零售企業戰略需要和擁有客戶資源之外,回歸到商業本質,物流終究只是依附商流而生的服務工具,就像附在皮上的毛髮,零售企業創造的商流才是核心,是皮。 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無商流就不會有物流,而有商流就能為物流創造出生存條件,即物流企業只是工具,零售企業才是生態。
因 此,純物流企業作為一種工具,不管是拼價格還是拼服務,總會受到商業體的掣肘。商業體在中間搖擺,不斷壓低物流企業的要價的同時,又提高服務要求,於是眾 多快遞企業被逼一邊發動價格戰搶市場,一邊砸鍋賣鐵提升服務,收益不斷攤薄,成本不斷上升之下,要麼賣身成為零售企業生態中的一環獲取新生,比如天天快遞 被蘇寧物流收購後正在不斷煥發活力;要麼就只能眼睜睜被邊緣化,直至退出快遞市場,比如全峰、快捷等。
可見,在碰貨為王的基礎上,物流下半場的玩家“3+X”背後都是零售平台。而順豐由於主打時效件,與以電商件為主的眾多同質化快遞公司形成差異化競爭,並且具有眾多先發優勢,成為傳統純物流企業中唯一的“倖存者”,與“3+X”一起坐上物流下半場的牌桌。
下沉市場和智慧零售爆發,物流戰場的“三種武器”
當物流行業“1+3+X”新格局形成後,物流企業如何才能在這場競爭中繼續活下去又成了新的問題。
我們雖然知道,行業競爭的焦點不只是物流,而是商流和物流的協同,不僅是比速度快,還要比服務好和場景多。
但這還不夠。
我們需要清楚,面對已經爆發的下沉市場和智慧零售場景,未來物流戰場比拚的將是以下三方面:
1、服務越下沉越有話語權
2019年快遞市場的大變局,一方面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呈現冪次分佈,另一方面則是下沉市場爆發充當了導火索。
而 對物流行業來說,下沉市場存在兩大特點,一是下沉市場規模大,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縣鎮擁有70%的全國總人口占比,開發潛力巨大,以3C、家電行業 為例就至少有40%的份額集中在縣鎮,挖掘空間很足;另一方面下沉市場人口密度小範圍廣,物流入局難度大,佈局時間長,成本也高,因此誰能在下沉市場搶先 佈局,誰就越有話語權,越能收割紅利,於是這些年蘇寧、阿里、京東都紛紛下沉佈局。
比如蘇寧幫客、 京東幫、阿里“千村萬縣”計畫等都是為下沉市場“量身打造”,如今隨著下沉市場爆發,幾者之間的比拚將再次升級,比如12月3日,蘇寧幫客第1500家縣 鎮服務中心完成驗收,提前一個月完成其2019年度佈局目標,可見蘇寧正在加速,至此蘇寧幫客縣鎮服務中心已覆蓋全國95%以上的縣鎮,但覆蓋足還不夠, 服務也得升級,為此蘇寧物流在10月發佈了“閃電鄉鎮”計畫,主推“24小時送裝”服務,解決下沉市場長時間以來的送裝分離難題,讓“服務下沉”。
2、場景越豐富越有戰鬥力
除 下沉市場爆發外,新零售帶來的線上線下融合場景購物也是物流行業比拚的另一重點。比如阿里盒馬前不久與深圳歲寶百貨聯手打造的盒馬里·歲寶購物中心就是希 望打通線上線下,其中物流配送服務是關鍵,有了它才能讓線上購物也享受到線下購物的便利——所見所得,即買即到等,可見覆蓋場景越豐富的物流企業在新零售 比拚中戰鬥力越足,而這就需要比拚各大平台的線下實力。
於是蘇寧、阿里、京東不斷佈局線下,比如阿 裡打造出盒馬鮮生以及與蘇寧易購、高鑫零售、銀泰商業等進行合作;京東有京東便利店、入股五星電器等動作;而蘇寧作為線下起家、線上線下兼營多年的公司, 線下優勢更突出,除在3C、家電領域基礎厚實不說,在快消領域有家樂福中國(持股80%)與6000多家蘇寧小店,在百貨領域有蘇寧廣場、蘇寧易購廣場和 萬達百貨(全資收購)等,這些構成了蘇寧全場景零售生態。得益於此,蘇寧物流能提供“到倉、到店、到家”三大場景解決方案,並構築出“當日達+次日達+即 時配”的配送網絡。
3、自建物流程度越高越好搭建生態
物 流行業另一個比拚的重點將是自建物流程度,相比加盟合作,自建物流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後續商業行為中所受掣肘更少,尤其是在拼配送體驗的智慧零售時代, 自建物流的潛能將會進一步被激發,即使前期沒有自建物流的阿里也通過入股三通和百世快遞,成為其前三的股東,用來提升話語權。再比如零售巨頭亞馬遜,自其 成立的第三年起就將自建物流作為核心投入,而這正是其成功的基石,不僅保證了用戶配送體驗,還能為企業帶來零售之外的快遞收入,最重要的是讓其零售策略變 得更靈活,比如成為亞馬遜付費會員後,即可享受的無限次免運費兩日達服務等。
國內諸如蘇寧和京東很 早就重視自建物流,比如蘇寧早在1990年就成立物流部門,截至6月底,蘇寧物流倉儲面積高達1090萬平方,到2020年更是計畫再翻一番,將倉儲面積 增加到2000萬平方,並且與很多物流公司倉儲以租為主不同,蘇寧物流倉儲自有物業佔比更高,正基於此,蘇寧物流才能在打造諸如“1小時服務圈”和“閃電 鄉鎮”等服務時更加自如。
總之,在蘇寧、阿里、京東等企業褪去零售外衣露出“物流真容“,拼多多繼上線電子面單系統又宣佈開發“新物流”技術平台後,物流下半場“1+3+X”格局變得愈發明顯,而競爭也將變得更激烈。
誰能勝出不僅關乎電商快遞行業的座次排定,或許還會對當下零售電商格局產生巨大影響,這會是一場好戲,大戲!